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巩膜

时间:2024-12-09 14:24:57

一、巩膜的解剖特点、病理与临床意义
  巩膜是眼球壁的最外一层,由坚韧、致密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纤维间的细胞成分与血管极少。正常巩膜呈均匀的乳白色调。巩膜表面由透明的球结膜和眼球筋膜复盖,不与外界直接接触。眼球前极巩膜上,有前睫状血管通过,由微细的血管网构成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炎症多发生在此处。在巩膜疾病中,以炎症最常见,但急性化脓性感染极少看到。不论病因为何,其病理改变较为单纯。典型者为肉芽肿增殖反应,形成炎性结节 或弥漫性肿胀区,表现为胶原纤维的坏死、变性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巩膜深层血管及神经较少,病程进展缓慢,损伤后修复能力差,对药物治疗反应亦较为迟钝。

二、病因

(一)内源性 这是巩膜炎的主要原因。可由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而来,如结核、病毒、结节 病、麻风、梅毒及痛风等。另外也可由于病灶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及内分泌因素而发病。
(二)外源性 较为少见,多通过外伤或结膜的创面而来,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 多与自身在胶原细胞内产生的抗原-抗体性免疫反应有关,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 炎、红斑狼疮、结节 性动脉周围炎等,均可并发巩膜炎。
(四)继发感染 由邻近组织如结膜、角膜、葡萄膜或眼眶周围组织的炎症直接蔓延而来。
(五)原因不明。
三、临床表现特点
(一)病程长病情迁延,旷日持久,反复发作。
(二)炎症或外伤后,巩膜易变薄弱,在眼内压的影响下,可发生巩膜膨出,形成不同部位的巩膜葡萄肿。如前巩膜葡萄肿、后巩膜葡萄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