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疱疹性咽峡炎快速诊治秘籍!必看要点

时间:2024-12-27 10:25:38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交替之时。由于其高度的传播性,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治要点对于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症状至关重要。

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咽痛、流涎、拒食以及呕吐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和哭闹不安。这些症状的出现,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近期内有无接触过类似病例,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初步判断。然而,最终确诊仍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及PCR技术等方法来确定病原体类型。

治疗方面,疱疹性咽峡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口腔护理、退热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措施。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以用于重症病例的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并减轻症状。口腔护理也非常重要,可以使用含有消炎镇痛成分的喉咙喷雾剂来缓解喉咙疼痛,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继发感染。此外,适当的退热药物可以帮助控制体温,减少因高热引起的不适感。支持治疗则强调充足的休息和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家庭护理在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并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和烟草等刺激物的摄入,有助于减少疼痛和促进溃疡的愈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也是加速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预防措施是控制疱疹性咽峡炎传播的重要环节。家长和孩子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在疾病高发季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这对肠道病毒A71所致的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加强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知道其识别方法及传播途径,一旦怀疑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要做好隔离措施,尽早到医疗机构诊治,预防传染的扩散。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也是抵御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但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儿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远离疱疹性咽峡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