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揭秘!2025年卫生高级职称改革7大重点!

时间:2025-01-06 09:36:08

在医疗领域,每一次的变革都牵动着无数医护人员的心。近日,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一则通知,如同春风拂面,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自2025年1月1日起,一场关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的深化改革将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改革,不仅是对传统评价体系的一次革新,更是对医疗人才发展路径的一次重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改革,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映入眼帘的是“以考代评”这一新举措。在过去,职称评审往往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而如今,这种方式将逐渐被更为公正、客观的考试制度所替代。专业技术人员只需参加国家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这一改变,无疑为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技术精湛却苦于没有高学历背景的医护人员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职称的大门。它让评审过程更加透明,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

紧接着,我们看到数据赋能成为改革的又一亮点。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建立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这意味着,今后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将不再仅仅依赖于纸质材料,而是有了更加直观、可量化的数据支持。这对于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评价则是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这种差异化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了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比如,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更加注重其临床技能和实践经验;而对于医学研究人员,则可能更加看重其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更能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改革还强调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这不仅是对医护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是对其职业素养的考验。只有真正能够解决患者病痛、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才能获得更高的评价和认可。

当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确保平稳过渡,各地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设置不超过一年的过渡期。在这一期间内,原有的规定与新政策可以并存,但最终将以新政策为准。这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评价体系,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还特别关注了基层卫生服务经历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申报副高级职称评审的执业医师来说,如果当年基层卫生服务经历未满一年,仍可申请先参加评审。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带来了福音。它不仅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这场改革背后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制度调整,更是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自我完善。通过改革,我们希望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同时,这也将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医疗行业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2025年的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改革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改革。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模式和方法,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改革能够带来更加美好和健康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