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赤峰市医保局重拳整治违规机构:431家医药机构退出医保协议,构建三级监管体系守护基金安全
时间:2025-06-05 11:45:47
近期,赤峰市医疗保障局在强化基金监管工作中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2025年5月21日发布的公告,全市共有431家定点医药机构主动申请解除医保协议,其中116家医疗机构因涉及虚假收费、过度医疗、挂床住院等典型违规行为被重点通报。这一数据相当于每4家退出机构中就有1家存在严重问题,如同为医保基金网络清除了近三成的"血栓堵塞",有效遏制了基金流失风险。
监管利剑出鞘:数据异常触发深度排查
此次大规模机构退出源于赤峰市医保局对2022年度至2023年2月基金运行异常数据的精准分析。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三不合规"现象:一是检验项目与诊断结果不匹配的虚假收费,二是单次门诊人均费用超出行业均值50%的过度医疗,三是住院率同比激增却无对应病种增长的挂床住院。这些行为如同"医保资金漏斗",仅2023年前两个月就造成基金异常支出逾千万元。
多维度整治:从协议解除到长效防控
针对违规行为,赤峰市已构建三级监管体系。在机构管理层面,通过"协议解除+黑名单备案"双轨制,违规机构不仅被终止服务协议,其法人代表还将纳入信用惩戒系统,相当于给违规者戴上"电子镣铐"。在审核环节,采用"智能初审+人工复核"的基金支付模式,对一次性待遇支出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更引入社会监督机制,2025年新聘任的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涵盖人大代表、会计师、医疗专家等多元群体,形成全天候监督网络。
标本兼治:检查结果互认减轻就医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赤峰市同步推进惠民举措。市卫生健康委重点督导市医院等三甲机构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收费。例如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结果在22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一单通行",预计每年为患者节省费用约1200万元。这种"堵后门+开前门"的治理思路,既守护了基金安全,又改善了就医体验。
全民共治:举报奖励与数据透明双驱动
当前建立的"双公示"制度要求所有处罚决定在7个工作日内同步推送至信用中国平台。市民通过"赤峰医保"微信公众号即可查询机构合规情况,举报违规行为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这种设计如同给每位参保人配发"基金探测仪",2025年前五个月已收到有效线索237条,据此追回基金损失586万元。
从数据监测到社会监督,从刚性处罚到柔性引导,赤峰市正在构建医保基金监管的立体防线。下一步将重点推进DRG付费改革,通过病种打包付费方式从源头遏制过度医疗,预计2026年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这场基金保卫战既需要监管部门的持续发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让"救命钱"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