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布洛芬使用指南与禁忌
时间:2025-06-18 10:18:22
在疼痛管理领域,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是平衡疗效与安全的关键。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镇痛、解热的多重作用,成为家庭药箱的常备选择。但药物如双刃剑,精准使用方能发挥最大价值。
剂量把控:从毫克到时间间隔的精确计算
成人单次服用布洛芬的推荐剂量为200-400毫克,每日总量不超过1200毫克(即1.2克),相当于每4-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但24小时内用药次数不宜超过4次。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剂型如片剂、缓释胶囊的规格差异较大——例如0.1克规格的片剂需一次服用2片才能达到基础剂量。对于儿童群体,剂量需按体重精确折算,通常为5-10毫克/公斤/次,且必须避免与成人用药混淆。这种精细化管理如同烹饪时的盐量控制,微量差异可能彻底改变最终效果。
禁忌人群:当止痛可能变成“致痛”
妊娠期女性尤其需要警惕,布洛芬可能干扰胎儿心血管发育,增加早产风险;哺乳期母亲服药后,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肝肾功能不全者犹如“超负荷运转的过滤器”,难以代谢药物成分,易导致毒性蓄积。更特殊的是对阿司匹林等NSAIDs过敏的人群,可能引发从皮疹到休克的连锁反应。这些禁忌症像隐藏在身体里的“红色警报线”,触碰前必须全面评估。
症状适配:止痛药的“靶向治疗”特性
布洛芬对炎症性疼痛如关节炎、痛风具有独特优势,其作用机制类似于“精准灭火器”,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缓解红肿热痛。而针对痛经这类与激素相关的疼痛,它通过减少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发挥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但需注意,感冒发热用药不宜超过3天,慢性疼痛连续服用不超过5天——超过此时限如同“透支信用卡”,可能引发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的潜在风险与替代方案
当布洛芬与抗凝药华法林同服时,出血风险会像叠加的积木般陡然增高;与利尿剂合用则可能削弱降压效果。对于轻度头痛或发热,物理降温、局部热敷等非药物手段可作为“缓冲垫”。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建议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尝试,如同“试探水温”般逐步调整。
疼痛管理的终极智慧在于理解:药物是工具而非答案。掌握剂量红线的同时,更要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当疼痛持续或加剧时,及时就医远比自行加量更安全。毕竟,真正的“止痛”不仅是缓解症状,更是消除背后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