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科学油炸:健康与美味的平衡术
时间:2025-06-18 15:30:11
在厨房里,油炸食品的香气总能勾起食欲,但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却常被忽视。如何让金黄酥脆的外表与内在健康达成平衡?科学的方法能破解这一难题。
高烟点油品:厨房的“防火墙”
油脂的烟点是决定油炸安全的第一道门槛。当油温超过烟点,不仅会产生呛人油烟,还会分解出有害物质。花生油和茶籽油的烟点普遍超过200℃,如同为锅中的高温筑起一道防火墙。相比之下,橄榄油(未精炼)或黄油烟点较低,更适合低温烹饪。实验室数据显示,反复使用5次的油脂,过氧化值可能飙升8倍,因此家庭用油建议限制在3次以内,且每次需过滤残渣。
竹筷测试法:温度控制的“天然传感器”
精准控温是减少营养流失的关键。将干燥的竹筷插入油锅,若周围冒出均匀的小气泡(约170℃),便是食材下锅的理想时机。这一传统方法结合了科学原理:竹筷的孔隙结构对温度变化敏感,气泡现象实为水分蒸发的直观反映。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焦化,而不足则使食物吸油过多。
预处理技巧:锁住营养的“金钟罩”
食材表面的水分是吸油的“帮凶”。肉类可先用蛋清或淀粉包裹,形成保护层;根茎类蔬菜则建议先焯水去除部分水分。这类预处理能将吸油量降低30%以上,同时保留内部营养素。
分段油炸:时间管理的“双保险”
高温快炸与低温慢焙结合,可兼顾口感与健康。例如炸鸡腿时,先以170℃定型锁住肉汁,再转150℃慢炸至内部熟透。分段控温避免外焦里生,减少致癌物丙烯酰胺的生成。
配餐策略:代谢调节的“缓冲剂”
油炸食品搭配高纤维食材(如杂粮、绿叶菜),能延缓油脂吸收。五谷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像海绵般吸附部分脂肪,而深色蔬菜的抗氧化成分可中和自由基。药膳智慧中,山楂、陈皮等食材也能促进脂质代谢。
油烟管理:呼吸系统的“隐形护盾”
高温产生的PM2.5油烟颗粒对肺部危害不亚于雾霾。使用深口锅减少油面暴露,或加盖短暂焖炸,能降低60%以上的油烟扩散。事后及时开窗通风,并开启抽油烟机至结束后5分钟。
心理调节:可持续饮食的“润滑剂”
家庭主妇在烹饪时易因琐事焦虑,而压力会加剧对高油食物的渴望。每日留出15分钟进行瑜伽或太极,通过呼吸调节平衡身心。规律的作息同样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味觉敏感度下降,无形中增加重口味需求。
科学油炸的本质,是在美味与健康间寻找动态平衡。从油品选择到心理调节,每个环节都像齿轮般紧密咬合。当技术遇上智慧,油炸食品也能成为健康饮食拼图中合理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