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夏日高温来袭,如何正确吃瓜
时间:2025-06-25 10:24:04
在炎炎夏日中,西瓜作为“天然补水站”成为消暑首选,但其食用方式与人群适配性却暗藏学问。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西瓜的健康食用法则,帮助读者在享受清凉的同时规避潜在风险。
食用时机:空腹与饱腹的微妙平衡
传统观念认为西瓜性寒,空腹食用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尤其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可能引发腹胀、腹泻等“胃寒”症状。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西瓜含糖量约6%-12%,空腹大量食用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出现短暂性低血糖引发的头晕、乏力现象。建议将西瓜作为餐后2小时的加餐,此时胃内食物已初步消化,既能避免寒凉伤胃,又可利用其丰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品种图谱:从果肉质地到糖分梯度
当前市场主流西瓜品种可归为三大类:
1.无籽西瓜:通过三倍体杂交技术培育,果肉细腻含水量达92%,糖度梯度明显,中心部位甜度可达13度以上,适合儿童及追求便利性人群;
2.有籽西瓜:以黑美人为代表,果肉紧致、储运性强,瓜籽富含锌元素,果糖与葡萄糖配比均衡,适合榨汁或制作冰沙;
3.特种西瓜:包含日本培育的方形西瓜、心形西瓜等创新型品种,这类西瓜多以观赏性与食用性结合为特色,果皮厚度是普通品种的2-3倍,适合特殊场景消费。
冷藏艺术:温度与时间的黄金分割
将切块西瓜置于4℃环境冷藏1-2小时,可使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约5%,此时果肉细胞因低温收缩释放更多风味物质,口感达到最佳状态。需注意冷藏超过4小时会导致维生素C流失30%以上,且瓜瓤与空气接触面易滋生微生物,建议采用密封玻璃容器替代保鲜膜封装,可减少50%的细菌增殖概率。
禁忌图谱:三类人群的警戒线
1.循环系统脆弱者: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水分摄入需控制在1000ml以内,而500g西瓜含水量即达450ml,过量食用可能引发水肿;
2.代谢调节障碍群体:糖尿病患者需将西瓜摄入量控制在200g/日以内,相当于普通切块的1/8份额,且需搭配坚果类食物延缓糖分吸收;
3.免疫防御薄弱期:感冒初期病毒多集中于上呼吸道黏膜,西瓜的高渗性可能加速病原体扩散,建议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后再适量食用。
农耕智慧:品种选择的时空密码
从农耕周期来看,麒麟瓜60天生长期适合快速轮作,但需日均10小时以上光照;黑美人抗逆性强,在昼夜温差8℃以上的区域种植可形成独特风味层;安农二号沙瓤西瓜成熟期需120天,在沙质土壤中生长的瓜体糖分结晶更充分,切开时可见明显糖霜析出。消费者可根据时令选择:5-6月早熟型京欣西瓜含水量更高,7-8月中熟黑美人甜度更稳定,9月晚熟红优2号则具备更浓郁的瓜香。
在实践这些科学食用法则时,还需注意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建议首次尝试新品种时采取“三口测试法”:第一口感知基础甜度,间隔10分钟第二口体会回甘强度,半小时后第三口确认肠胃耐受度。这种渐进式体验既能最大化享受西瓜的美味,又能将健康风险控制在可调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