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卫生职称制度改革破冰

时间:2025-07-30 16:26:17

近年来,我国卫生职称制度因标准不统一、流程繁琐等问题饱受诟病。一位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曾坦言:"准备评审材料耗时半年,但最终结果却像‘开盲盒’,缺乏明确标准。"这种局面即将迎来根本性变革。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卫生职称制度改革方案,以"统一标准、简化流程、阳光评审"为核心,直击行业痛点,为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铺设更清晰的赛道。

评审标准从"各行其是"到"全国一盘棋"

过去,各省市甚至不同医院对"副主任医师"的评审要求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侧重论文数量,有的强调临床病例积累,导致医务人员在跨地区流动时常常遭遇职称认定壁垒。本次改革明确将制定《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标准》,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临床能力、教学科研、医德医风等维度的量化指标。例如对临床医生,门诊量、手术难度系数等硬指标将占60%权重,而论文数量则从原来的"必选项"调整为"加分项",更符合"能看病、看好病"的岗位本质需求。

流程精简让医生回归临床

某省卫健委的统计显示,原有职称评审需经历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议等8个环节,平均消耗申请人136个工时。改革后流程压缩为"考试-材料初审-专业组评审-综合评议-公示"5个步骤,预计时间成本降低4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的实操考核将采用"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取代以往需要协调真实病患的复杂安排,这种改变被护士长们称为"把时间还给病房"。

以考代评打破"人情分"困局

在试点地区,心内科医生张教授对新的"人机对话"考试模式印象深刻:"系统随机生成病例,要求即时制定诊疗方案,比过去答辩时面对熟人评委更考验真本事。"改革引入的标准化考试体系,包含AI辅助判卷、双盲评审等机制,使职称评定像"高考阅卷"般透明。同时建立申诉复核通道,若申请人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调取考试录像和评分细则进行核查,这种"阳光评审"模式在前期试点中使投诉率下降72%。

基层医务人员迎来专属通道

针对乡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改革方案特别增设"全科医疗"评审序列。基层医生申报高级职称时,疫苗接种覆盖率、慢性病管理成效等公共卫生指标将替代三甲医院关注的SCI论文指标。云南省某县医院王院长表示:"这就像为越野车和城市SUV设计了不同的性能测试标准,更符合实际工作场景。"此外,基层人员还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在本单位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单独评审,破解了以往因名额限制导致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难题。

动态调整机制保障政策活力

改革并非一劳永逸,方案明确要求建立"每两年评估优化"的迭代机制。首次评估将于2026年开展,重点收集三方面反馈:各职称层级通过率与医疗质量的相关性、不同地区标准执行的差异性、新兴学科人才评价的适应性。这种设计类似于手机的"系统自动更新",确保评审标准能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变化而持续进化。

从宏观视角看,这场改革犹如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安装"导航系统",通过统一坐标体系、优化行进路线、实时路况更新,让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在清晰的规则下实现职业价值。当医生护士们从繁琐的申报流程中解脱出来,当评价标准真正回归岗位贡献本质,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个寻求健康保障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