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化学制药行业迎来智能化转型

时间:2025-08-19 15:51:19

近年来,全球化学制药行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医疗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发达国家对创新药物的刚性需求。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柱,化学制药正在经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的转型。

生物制药引领产业升级浪潮

生物制药已成为化学制药领域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其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5000亿美元。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等生物药凭借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的特点,正在逐步替代部分传统化学药物。以PD-1抑制剂为例,这类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就像精准的"生物导弹",能够准确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同时避免伤及正常组织。中国在该领域进展显著,目前已有8个国产PD-1药物获批上市,打破了进口药物的垄断局面。

个性化医疗重塑用药范式

随着基因测序成本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个性化医疗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践。化学制药企业开始采用"伴随诊断+靶向药物"的开发模式,这相当于为患者配备"药物导航系统"。据统计,采用个性化用药方案可使肿瘤患者有效率提升40%,副作用发生率降低60%。罗氏等跨国药企已建立专门的基因数据库,而国内药企如恒瑞医药也在布局相关技术平台。

数字化转型重构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将研发周期从传统的5-7年缩短至2-3年,效率提升如同从"手工雕刻"升级为"3D打印"。默沙东通过AI平台成功筛选出新冠口服药候选分子,仅用18个月就完成临床前研究。在生产环节,连续流生产技术使原料药生产效率提高30%,废料排放减少45%,好比将"间歇式烧菜"变为"自动化流水线"。中国制药企业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制造,目前已有12家原料药工厂通过FDA数字化认证。

新兴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

亚太地区化学药品市场规模年增速达8.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印度凭借成本优势占据全球20%的仿制药市场,中国创新药在研管线数量已占全球14%。这些新兴市场就像"年轻的新陈代谢系统",正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通过药品集采等政策,推动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3%,这种"以量换价"模式正在被更多发展中国家借鉴。

可持续发展面临双重挑战

环保压力促使原料药生产向绿色工艺转型,如同给传统生产线装上"净化过滤器"。欧盟要求到2030年原料药生产碳足迹减少50%,这倒逼企业投资酶催化等清洁技术。另一方面,专利悬崖持续发酵,未来5年将有价值2000亿美元的原研药失去专利保护,这对仿制药企业是机遇,对创新药企则是持续投入的考验。

展望未来,化学制药行业将呈现"三足鼎立"格局:生物药占据高端市场,仿制药保障基础需求,数字化平台成为基础设施。中国企业需要把握住创新药国际化的窗口期,同时通过智能制造降本增效。正如制药流水线上的质量控制点,行业将在效率与创新、普惠与利润之间寻找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