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胰岛素制剂包装关键信息解读

时间:2025-08-25 16:55:21

一、颜色标识系统:国际通用编码

 1. 类型区分

胰岛素类型

颜色标识

代表产品

给药途径

常规(短效)胰岛素

黄色

诺和灵R、优泌林R

皮下/静脉注射

中效胰岛素

绿色

诺和灵N、甘舒霖N

仅皮下注射

长效胰岛素

棕色/灰色

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仅皮下注射

预混胰岛素

红棕色(30R)/灰色(50R)

诺和灵30R、优泌乐50

仅皮下注射

 2. 警示案例

颜色误读导致低血糖:某患者将绿色中效胰岛素误认作黄色短效,睡前注射后未进食,导致夜间低血糖昏迷

预混比例混淆:30R(30%短效+70%中效)与50R误用,造成餐后血糖波动超5.6mmol/L 二、规格与浓度:避免剂量计算错误

 1. 常见规格对比


规格

浓度

适用场景

风险点

10ml:400单位

40单位/ml

医院大剂量使用

普通注射器抽取易出错

3ml:300单位

100单位/ml

笔芯注射

与普通注射器不兼容

 2. 临床误用案例

浓度混淆:某护士用1ml注射器抽取10ml:400单位胰岛素1ml(实为40单位),误当作100单位/ml的笔芯胰岛素,导致患者低血糖休克

容量误判:将3ml笔芯胰岛素误认为10ml瓶装,剂量计算时扩大3倍

 三、储存条件:温度管理要点

 1. 储存温度与有效期

状态

温度要求

有效期

注意事项

未开封

2-8℃冷藏

标示有效期内

远离冰箱壁(防冻结),勿放冰箱门(温度波动)

已开封

≤28℃室温

28天

避免阳光直射,勿冷藏(注射疼痛+药液变性)

 2. 储存不当后果

冷冻破坏:胰岛素结冰后出现结晶,解冻后效价降低50%以上

高温失效:夏季车内温度达40℃时,胰岛素活性2小时内丧失30%

 四、给药装置匹配:专用设备清单

 1. 厂家配套关系

胰岛素品牌

专用注射笔

不可混用案例

诺和诺德(诺和灵/锐)

诺和笔

用优伴笔注射诺和灵导致剂量偏差15%

礼来(优泌林/乐)

优伴笔

甘李笔无法安装赛诺菲笔芯

赛诺菲(来得时)

得时笔

普通注射器抽取笔芯胰岛素导致剂量误差

 2. 智能装置新要求

2025年新规:胰岛素泵需匹配专用卡式瓶(如Tandem泵仅兼容诺和锐/优泌乐)

视觉识别:新型笔芯加入RFID芯片,注射笔自动识别胰岛素类型

 五、电子追溯码:2025年新规解读

 1. 位置与信息

印刷位置:包装盒侧面或封口处,采用20×20mm二维码

扫码内容:生产批次、质检报告、冷链记录、用药指导视频

 2. 患者查询步骤

1.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描追溯码

2. 输入药品批号后6位

3. 核对显示的有效期与包装是否一致

4. 查看储存条件警示(高温/冷冻历史)

 六、特殊人群使用核对清单

 1. 儿童/老年人

核对包装上的"儿童适用"标识(如门冬胰岛素30)

预混胰岛素需双人核对比例标识(30R/50R)

 2. 妊娠期患者

优先选择标注"妊娠B类"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

追溯码查询原辅料来源(避免动物源性成分)

 七、包装异常识别指南

1. 外观检查:

清澈型变浑浊(如甘精胰岛素出现悬浮物)

混悬型出现大块沉淀(中效胰岛素摇匀后仍有颗粒)

2. 标签完整性:

有效期模糊不清(如被酒精擦拭褪色)

批号与追溯码信息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