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揭秘:抗结核药物的黄金搭档与致命冲突!

时间:2025-01-03 16:03:51

在探讨结核病的治疗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药物相互作用这一关键话题。结核病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影响。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尤其是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是控制和治愈结核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抗结核药物并非孤立使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了解抗结核药物的“搭子”们——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认识到抗结核药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异烟肼和吡嗪酰胺都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它们在联合使用时可以增强抗菌效果,但同时也会增加肝脏毒性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

除了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外,近年来新型抗结核药物如BDQ(贝达喹啉)、DLM(德拉马尼)和PMD(普瑞马林)等也在不断开发中。这些新药与现有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研究表明,BDQ与某些抗结核药物联用时可能会出现药物浓度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应用时进行调整。而DLM和PMD作为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新选择,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严重程度、药物耐受性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有肝脏疾病史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潜在毒性的抗结核药物组合。此外,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如果还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并存的疾病,如HIV感染,那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就更加复杂,需要特别小心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途径。中医药物如汉防己、侧柏叶、穿心莲等与异烟肼联用时,不仅可以协同抗结核效应,还能减轻异烟肼的毒副作用。这种结合中西医优势的治疗方法,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抗结核药物的“搭子”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的不断出现,我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将越来越清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出现,为全球抗击结核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