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原名《地方病通报》,创办于1986年5月,于2011年正式更名,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0-3711/CN65-1286/R,邮发代号58-95。1992年曾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独家)(CAJCED&CJF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C&CMCI)、英国CAB Abstracts 和 Global等等。本刊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西部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需要,交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和防治经验,服务新疆及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将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并为广大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更优的交流平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单位: 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371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5-1102/R

邮发代号: 5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新疆

出版地区 新疆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 杂志名称: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0-3711
  • 国内刊号:65-11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1999年第1期文章
  • 猪血清鼠疫F1抗体IHA和RIP检测结果分析

    用IHA和RIP检查了云南省241份猪血清的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和12%,RI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HA(x2=8.06,P<0.01),IHA阳性者RIP无一阴性.抗体几何平均滴度IHA和RIP分别为1:109.6和1:609.1,两法相差5.56倍.猪血清鼠疫F1抗体IHA阳性仅在鼠疫动物病流行期间检出,RIP则在不同时期均检出鼠疫F1抗体.因此,认为猪可作为家鼠鼠疫疫源地的指示......

    作者:杨智明;吴明寿;张丽云;彭何碧;董兴齐 刊期: 1999- 01

  • 克山病患者血清精氨酸酶活性的检测分析

    检测了33例克山病患者和56例健康人血清精氨酸酶活性水平.其方法按Porebskd法,用日本京都产RaBA-super测定其酶活性.结果急型和亚急型明显升高,其变化规律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各健康对照组,根据各组间的规律性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可以将此酶作为克山病心肌损伤的酶学指标之一.......

    作者:王敏 刊期: 1999- 01

  • 婴儿利什曼原虫实验感染草原兔尾鼠的进一步观察

    给草原兔尾鼠(Laguruslagurus)经腹腔接种不同量的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infantum)前鞭毛体,结果表明,不同量的原虫感染对动物体重及肝重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脾重则有一定的差异.肝脏原虫负荷随感染虫量的增加而加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草原兔尾鼠是一种对利什曼原虫非常敏感的实验动物;同时在用级差较小的不同量的原虫接种后,可以显示感染程度的差别,这就为利什曼病的免疫学研究提供......

    作者:侯岩岩;柴君杰;左新平;严蕾;张松;蒋卫;张兰英 刊期: 1999- 01

  •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sIL-2R水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检查乙肝病毒不同类型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正常人及22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sIL-2R水平.并从感染者中筛选出3组进行比较,A组(大三阳,HBsAg,HBcAb,HBeAg(+));B组(小三阳,HBsAg,HBcAb,HbeAb(+));C组(HBsAg(+)).结果:228例感染者血清中sIL-2R水平较正......

    作者:朱明;许晏;王松;徐茜;余莉华 刊期: 1999- 01

  • 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的研究

    为了探讨肝包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肝包虫病的关系,应用ELISA法检查42例正常人、27例肝包虫病人血清TNF-α水平,其中20例病人同时检测IL-6水平,结果显示肝包虫病患者血清IL-6水平为0.1626±0.1006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0.0191±0.0168ng/ml(P<0.001),TNF-α水平为8.9946±5.3112n......

    作者:觉肯·阿海;许晏;朱明;王松;吐尔逊艾;付玉才 刊期: 1999- 01

  • 青海不同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青海牦牛株和藏羊株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株大部分虫体顶突缺乏微毛构成的顶部,体表散在有很短的柱状或棘状微毛,并存在大量微孔;牦牛株虫体生殖孔周围具有盘状突起,藏羊株虫体则否;两株虫体生殖孔周围均密布感觉乳突;牦牛株虫体雄茎表面密布绒线状细长微毛,藏羊株虫体雄茎表面极少或缺乏微毛;两株虫体雄茎顶端均有细长丝状物自雄茎口伸出.由此可见,青海两株虫体的体表结构既有相似之处,......

    作者:王虎;焦伟;柴君杰 刊期: 1999- 01

  • 氟砷联合染毒对Wistar大鼠子代皮毛影响的研究

    为探讨氟砷联合作用对动物皮毛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两代一窝繁殖试验,观察亲代动物接触氟砷后子代皮毛中砷含量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皮毛中砷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毛小皮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毛小皮的破损和赘生物的形成,但两代子代之间这些变化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氟砷可使动物皮毛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晨;凌冰;刘继文;王国荃;王钫;孙晓露 刊期: 1999- 01

  • 加碘食盐外质控盐样的研制和应用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优级纯碘酸钾(KIO3);北京中联化工厂生产.(2)母盐(NaCl);新疆盐湖化工厂生产的精制盐.(3)无碘蒸馏水.(4)直径35cm搪瓷盆4个;直径50cm塑料盆1个.(5)万分之一分析电子天平秤一台.(6)架盘药物分析天平秤一台.(7)塑料封口机一台.(8)8~200目分样筛一套.......

    作者:徐训风;马丽 刊期: 1999- 01

  • 泡型包虫病的动物模型和实验化疗研究进展

    泡球蚴,又称多房棘球蚴,系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是人兽共患多房棘球蚴病的病原[1].本虫具有外向增生泡囊的特点,因此,被寄生的器官组织由于虫体不断外向增殖而遭受严重破坏,病情有如癌肿一样的险恶[1],而且原头节还可经淋巴、血行转移扩散并移植,手术治疗很难取得满意效果,故亟需寻求药物治疗方法[2].近年来,许多寄生虫学家在尝试建立泡球蚴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了泡球蚴病实验性化疗的成效,本文就此作一综......

    作者:柳建发;李丽燕;周祖钊 刊期: 1999- 01

  • 两型包虫病鉴别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1引言囊型包虫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包虫病(Alveolarechinococcosis,AE)是两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别由棘球属的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Eg)和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Em)的续绦期组织寄生于人体或动物的体内引起.......

    作者:江莉 刊期: 1999- 01